波胆官方网站-优秀专家系列报道
记者:周兆年
截至2021年3月,共享单车行业在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与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它们为人们的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户通过手机APP轻触屏幕,车锁便能迅速开启;在骑行过程中,车辆的实时定位以及状态监测数据,借助蜂窝网络持续不断地传输到云端;待到归还车辆时,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费用结算等一系列操作。而支撑起这一系列流畅体验的关键,是物联网芯片在背后发挥着隐形战场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物联网终端的核心部件,芯片的响应速度、数据传输效率与系统兼容性,直接决定了共享经济、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落地质量。在这场万物智联的变革中,智能终端芯片解决方案专家黄宇宁,以自主创新的整合方案为引擎,深度融合芯片技术、通信协议与场景化需求,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单一硬件突破迈向系统级生态突围,开启全球化竞争新征程。
从技术追赶到行业引领,黄宇宁见证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蜕变。在他看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芯片应用逻辑已发生根本性变革:“过去是功耗为王,如今需以连接性、能效比与场景适配性为三角支点,这要求我们像系统架构师一样,从终端需求反推技术路径,而非单纯追求硬件参数。”这种思维模式贯穿于他带领团队构建智能终端芯片解决方案的全流程。
共享单车的普及是物联网技术渗透日常的缩影,但户外环境对设备功耗、通信稳定性与数据安全提出了挑战:既要低功耗以延长电池续航,又要实时定位提升用户体验,还需安全加密保障数据隐私。传统做法往往是在硬件层面堆砌参数,或通过软件优化部分指标,却难以同时满足三者。黄宇宁另辟蹊径,以“场景定义技术”为核心,主导了与共享出行巨头哈啰单车的深度合作,将春藤8910DM芯片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在通信技术层面,黄宇宁团队敏锐捕捉到2G退网趋势,率先推动哈啰单车从2G向4G Cat.1迁移。这一决策并非简单的网络升级,而是基于对共享出行场景的深刻洞察:4G Cat.1兼具高带宽、低延时、低成本与低功耗优势,完美契合共享单车“高频次、短连接、低功耗”的通信需求。2020年7月,首批1500辆搭载4G Cat.1bis模组的哈啰助力车投入使用,标志着共享两轮出行正式迈入4G时代。这一技术跨越不仅让开关锁耗时平均缩短30%,更让基于LBS的动态天气提醒、商圈广告推送等增值服务成为可能,用户骑行体验从能用升级为好用。
智能语音交互的流畅性,是黄宇宁团队对用户体验的又一重磅升级。传统共享单车的语音提示常因网络延迟出现卡顿,而4G Cat.1bis的引入让哈啰助力车的语音指令响应速度提升50%,无论是语音播报还是实时安全提示,都能做到“即说即应”。这一改进看似细微,却极大增强了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信任感,让科技的温度渗透到每一次骑行中。
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突破,则是黄宇宁团队对城市管理痛点的精准回应。针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团队联合千寻位置研发“车辆高精度定位及电子围栏停车技术”,依托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服务,将定位精度提升至亚米级。这意味着车辆停放位置误差可控制在1米以内,配合电子围栏技术,用户必须将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才能完成还车。这一创新不仅让城市街道更加整洁有序,更将运维人员从找车到挪车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运维成本下降20%以上。
在成本与运维优化方面,黄宇宁展现出了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春藤8910DM芯片采用先进制程工艺与智能休眠机制,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40%,电池续航延长至18个月,彻底解决了共享单车频繁换电的运营难题。同时,团队通过优化车辆调度算法,结合历史骑行数据与实时路况,实现车辆动态调配,使单车周转率提升30%。更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内置的硬件级加密引擎通过PCI认证,确保用户骑行轨迹、支付信息等敏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万无一失,为共享经济模式筑牢安全防线。
黄宇宁擅长以系统级思维重新定义物联网芯片的价值。他主导的解决方案将芯片、通信、云端服务与场景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这一模式不仅让哈啰单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为全球共享经济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在全球完成63个国家的场测,覆盖183家运营商,并持续增加包括南美区域等在内的更多国家和运营商。在欧洲市场,春藤8910DM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德电认证的Cat.1bis物联网芯片平台,为公司在欧洲多国市场的大规模物联网项目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场万物智联的变革中,黄宇宁用实践证明:真正的技术领先,不在于参数的堆砌,而在于对场景需求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满足。未来,随着RISC-V架构、端侧AI等技术的成熟,他正带领团队探索下一代物联网芯片解决方案,为共享经济、智慧城市等场景注入更多可能,让每一块芯片都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未来的重要接口。
标签:黄宇宁 中国方案 万物互联时代-波胆官方网站